10.于翠翠。女,汉族,1982年9月生,群众,现任辽宁联友博科技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技术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于翠翠同志政治坚定,信念过硬。她将个人职业追求与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相结合,在岗位上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同志立足本职岗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工作作风优良。于翠翠同志2009年加入辽宁联友博科技有限公司(原锦州美联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任工艺开发部成型技术组一线工程师。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对弯管、水管、波纹管等零件、EGR管、EGR冷却器的开发制造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开发制造的产品在工艺、性能、外观上受到业界好评,迅速占领市场。该同志曾参与过四十多个项目的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三个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研发及申请工作。2024年由于翠翠同志主导推进的波纹管零件成本减降工作,通过工艺优化与改进,采用串并结合的新工艺,使此类产品单件制造成本降比高达24%。曾荣获2021年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锦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11.杜蓓。女,满族,1984年10月生,群众,现任百威(锦州)啤酒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员。该同志始终将“安全生产无小事”刻在心头、落在实处,用脚步丈量厂区每一寸风险区域,用专业化解上百起安全隐患。“铁面”守规,织密安全“防护网”。在同事眼中,从不因“人情”“方便”放宽标准。周末放弃休息对生产车间、人员、设备开展“地毯式”排查,小到一颗松动的螺丝、一根老化的电线,大到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都逐一记录并跟踪整改。面对违规操作行为,从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日进行员工行为检查、每周数据分析、并对违规人员进行约谈,进行培训教育,直到所有员工吃透操作规范才允许复工,用“不近人情”守住了安全底线,确保了企业的“零安全事故”。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技能实操比武”,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员工学习积极性。她是守护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平安的“最美劳动者”。曾荣获2024年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度锦州市“师带徒”岗位技能传帮带优秀奖、2025年锦州市职工代表提案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12.郭新宇。男,汉族,1987年2月生,群众,现任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技术管理人员,该同志立足岗位,带领团队完成30余项设备技术改造与工装设计,实现设备结构优化与功能创新,显著提升产能、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700余万元。团队屡获“先进集体”“青年先锋岗”等荣誉。他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积极参与锦州市光伏行业工会“小改小革”“OPL单点课”系列活动,以创新实践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多项技术成果,包括分选机吸片装置改造、插片机直连轴结构优化、切片机TTV异常排查等,共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以实际行动为辽宁振兴和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技术力量。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青年五四奖章、锦州工匠等荣誉称号。
13.李楠。男,汉族,1984年1月生,九三学社,现任锦州万得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设计员,副高级工程师。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设计为民、创新为企”的初心,用专业能力诠释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是企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标杆。近年来,他参与的汽车悬架减振器性能测试技术平台研发、汽车减振器活塞杆镀硬铬生产线研发两个项目均获锦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发的车轮装配智能联动生产线项目获锦州市优秀新产品、辽宁省工业创新产品、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等荣誉称号;他参与研发的装配节拍最快的车轮装备生产线、产能最高的活塞杆电镀生产线、尺寸最大的坩埚生产设备等项目,已经累计获得专利40余项,其中有1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14.秦树强。男,汉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信锦州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正高级工程师。工作中,他敢于担当、铁面执纪,带领纪检条线队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通过强化日常监督、深化专项检查、严肃执纪审查,推动建立更加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遏制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他紧盯“关键少数”,坚持对新任关键岗位干部开展廉洁谈话;紧盯重点领域,组织梳理采购领域廉洁风险点,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狠刹违规吃喝歪风专项整治,推动企业违规率显著下降,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得到根本性好转,公司及“高纯金属铬”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示范项目,所辖子公司获批全国级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瞪羚企业。他带领纪检干部不仅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了纪律屏障,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代表。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5.彭昱晖。男,汉族,1977年3月生,群众,现任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执业药师、经济师。2011年,他代表国内领先医药集团复星医药投资辽宁,投身地区医药产业转型十余年,带领企业聚焦围手术期、心血管、神经系统、儿童用药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与创新,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近五年,主导投资19亿元,布局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高技术壁垒仿制药30余款,含3个1类新药,创新药数量位列全省乃至东北前列。2025年,企业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复妥宁作为辽宁年度首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与市场意义,有效发挥区域性创新引领作用。扎根辽宁以来,他带领企业累计纳税超20亿元,为地方医药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在其领导下先后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东北三省先进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16.张卓新。男,汉族,1971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现任锦州市妇婴医院儿童医院副院长兼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三级。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始终坚守在儿科临床工作第一线,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2022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锦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作为科主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提高本科室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先后开展了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以小儿无痛胃肠镜诊治技术、碳13(13C)呼吸法及视频脑电图等尤为突出,这3项新技术填补了辽西地区儿科的空白。任儿童医院副院长以来,组建了锦州市首家PICU病房。在张卓新同志带领下,2024年锦州市儿童医院被评为“辽宁省重点专科”;2025年被评为“辽西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曾荣获2024年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第三批市级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辽宁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17.佐月。女,汉族,1975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2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疾控战线,先后从事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地方病与慢病防控、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及业务与应急管理等工作。在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冠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多起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在2022年城区大规模新冠疫情时连夜组建流调专班,迅速组织开展流调溯源工作,连日奋战、通宵达旦,及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她积极参与疫情风险评估、防疫指导督导及各类考试、会议及重大活动的防疫保障工作,多方面促进了疫情的有效防控。此外,她还参与锦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国家级试点等多项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十佳青年医疗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冯振兴。男,蒙古族,1983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锦州市锦州中学政教处副主任、数学教师。冯振兴同志始终坚持“以德育人”教育理念,善于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赖。该同志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岗位上,从2010年至今担任班主任,2013年至2022年担任备课组长,2018年至2024年任提高班教师,所带2024届文科班1人考入北大,19人考入985院校,助力所在年部双一流高校录取率、600分率和特控线率达到历史新高。该同志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多次担任指导教师,荣获市总工会颁发的“优秀师徒”中的师父和优秀指导教师。在他的助力下,学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政教工作呈现新局面。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骨干教师、锦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任传威。男,满族,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务科科长,高级讲师,管理七级。在二十七年的数控专业从教生涯中,该同志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荣获全国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辽宁省优秀课评选一等奖,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该同志作为带头人,组建锦州市数控加工名师工作室和任传威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20名成员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该同志深入调研区域经济,牵头实施校企合作,与临港企业联合攻关,为企业节省生产资金286万元,完成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编写校本教材3本,建设精品在线课程2门。在其推动下,数控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示范专业及2022年省级优质建设专业,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辽宁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模范教师、辽宁省职业教育职教名师等荣誉称号。
20.王梅。女,满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国家税务总局锦州市凌河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主办。该同志先后经历业务、党务、基层主要负责人历练,政治素养、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较为突出。在收入核算工作中,创新建立全市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银行端查询缴税业务,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在改革中带领团队顺利完成金税三期系统并库工作,实现锦州市辖区金库电子退库全覆盖。在党建工作科任职期间,全市税务系统获各级荣誉146个,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5个。作为机关工会主席、系统妇工委主任,积极打造“和谐职工之家”阵地,创新实施“五彩巾帼之家”工程,激发干部队伍向上、向好的生命力。在任凌河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期间,单位先后荣获“辽宁省文明单位”“清风辽宁政务窗口”等集体荣誉10余项。紧扣税务机关主责主业,连续两年实现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24年度实现增幅全市第一。曾荣获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三、拟推荐辽宁工人先锋号名单(3个)
1.华润电力(锦州)有限公司采制计班组。班组成立于2020年7月,现有员工41人,主要负责公司入厂煤、入炉煤及副产品的计量、采样、制样等关键质检工作。班组组建初期,面临煤炭验收任务繁重、人员结构老化和队伍不稳定等多重挑战。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成立采制计党小组,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推进设备自动化改造、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等举措,迅速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内生动力。班组积极践行创新理念,推行汽车煤错峰计量、同一煤场双侧接卸等高效措施,接卸效率提升25%,单衡单日进煤量达9892吨,创历史新高。在质量管控方面,始终坚持“车车检、节节查”的严谨态度,累计完成煤炭质检1230万吨,实现质检正确率与抽检合格率100%,漏检率为零,多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入厂煤异常情况,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切实筑牢燃料质量安全防线。班组成立燃煤保供攻坚小组,创新构建“吨煤必争、克煤必拾、精准质检、安全储煤”一体化管控机制,动态存煤量最高突破50万吨,有力保障了东北区域迎峰度夏、冬季供暖期间的能源稳定供应。曾荣获“锦州市工人先锋号”“国家能源局东北区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保障电力供应先进集体”“辽宁省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2.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四氯化钛车间氯化四班。四氯化钛生产线自建成以来,组建了四个氯化班组,氯化四班负责四氯化钛生产线的运行稳定维护工作。四氯化钛车间氯化四班深刻意识到产业安全既是公司的命脉也是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构成,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向前看,机遇与挑战同在。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的优秀班组,四氯化钛车间氯化四班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团结奋斗。班里每个人始终把“细心加专心,巧干加实干”相结合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提高粗钛产品质量及产量,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不负时代使命,在“危”与“机”的动态转化中争取主动,在“稳”与“进”的相互促进中打开新局。大家的心血换回了成绩和效益。正因如此,班里的每位职工把班组的荣誉看的更重了,相信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和奋斗,才是班组不断发展不断实现突破的不二法门。曾荣获2023年锦州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3.锦州东佑精工有限公司整流桥车间。整流桥车间是一支全部由女性职工组成的生产队伍,由TP1至TP4四条生产线构成。共计50名女工,虽仅占公司生产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却承担了近一半的生产任务,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半边天”。在“学思想、当先锋、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中,全体女工深刻践行“提质降本增效”理念,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干业绩。她们严把质量关口,推行精细操作,深挖降本潜力,在物料、能耗和效率上持续优化。通过勤学苦练,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演练,全员操作技能显著提升,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2024年,该车间累计产量突破240万只,创收9470万元,为全公司产值突破亿元、达成挑战目标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她们不仅以卓越业绩建立了新功,更以团结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了先锋榜样,其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是主题实践活动的优秀典范。曾荣获2022年锦州市三八红旗集体、2023年锦州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